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黨群建設 - 共青團工作

重塑——中央團校改革記

作者:  來源:中國共青團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04-07 

■黨的十八大以來,群團改革的大潮奔涌,作為團干部培訓重鎮(zhèn)的中央團校的改革勢在必行。這是一場直面問題、自我革新的時代大考,這是一次千載難逢、換羽新飛的歷史機遇,這是一次審時度勢、塑造未來的戰(zhàn)略擘畫。

  ■改革以來,中央團校在建設黨在青年工作領域特色鮮明的政治學校新征程上經(jīng)歷了怎樣的全方位深刻變革?如何在二次創(chuàng)業(yè)中實現(xiàn)了辦學職能重塑、辦學格局革新、作風形象鍛造?

  ——————————

引言

一個關于爬山的夢

  “據(jù)說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要大改革了——停辦本科教育,回歸團校功能……”2016年4月中旬,一條“小道消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不脛而走,引來線上線下廣泛關注。

  電話、短信、微信、BBS留言……各方詢問和關切如潮水般涌向中青院乃至團中央——這一幕預示著:發(fā)端于1932年中央蘇區(qū)列寧團校、正式成立于1948年西柏坡時期的中央團校即將開啟的改革之路不會輕松。

  2022年金秋時節(jié),午后的陽光灑在面貌一新的北京西三環(huán)北路25號中央團校校園。凝視著中心花園新落成的“理想”主題雕塑,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倪邦文感慨萬千:“6年間記不清有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壓力最大的時候,繞著辦公桌一圈又一圈踱步,一夜能走出上萬步的記錄……有天晚上夢到一群人爬山,感覺快要走不動的時候,我嘴里還喊著往前走、往前走……”

  往前走!往前走!

  改革以來,中央團校在建設黨在青年工作領域特色鮮明的政治學校新征程上經(jīng)歷了怎樣的全方位深刻變革?如何在二次創(chuàng)業(yè)中實現(xiàn)了辦學職能重塑、辦學格局革新、作風形象鍛造?近日,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深入校園進行了采訪。

轉型

——頂著誤解與阻力堅決改

  改革之前,中央團校90%以上的資源和精力放在學歷教育上,每年僅舉辦一些平均時長一周的團干部短訓班,全年培訓量約1000人次。這和團干部整體的數(shù)量比起來,相差甚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群團改革的大潮奔涌,作為團干部培訓重鎮(zhèn)的中央團校的改革勢在必行。這是一場直面問題、自我革新的時代大考,這是一次千載難逢、換羽新飛的歷史機遇,這是一次審時度勢、塑造未來的戰(zhàn)略擘畫。

  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改革之路朝哪兒走、怎么走……一個個問題擺在眼前,壓力前所未有。

  改革不可避免會有陣痛。面對改革的重大考驗,全校師生員工共同經(jīng)歷了思想認識的提升,經(jīng)受了社會關切的考驗。團校改革的具體方案醞釀之初,不少教職工表示想不通、不理解。更棘手的是,關于改革的有關內容被誤讀,在網(wǎng)上很快發(fā)酵、炒作,加劇了校內師生員工的擔心、焦慮——涉及切身利益,改革阻力重重。

  那段時間,團校黨委班子成員著力抓干部隊伍建設、抓教師隊伍穩(wěn)定、抓學生思想引導,先后深入11個教學部門,直接面向中層干部、教師、班主任、學生、離退休老同志、學生家長、校友等不同群體,主持召開50余場座談會,主動回應關切,聽取意見建議,凝聚改革共識,統(tǒng)一思想認識。

  “中央團校全國就一所,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不辦誰來辦?!边@樣中肯的道理跟大家反復講,反對的意見慢慢平息,教職工把注意力更多放到對改革方案的討論上。

  2016年4月26日,在團中央書記處指導下,學校正式組建改革方案起草工作小組,按照中央要求,以實現(xiàn)團干部培訓、高層次青年工作人才培養(yǎng)、高端智庫建設三大職能為目標,在收集整理各類座談會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很快梳理出了精簡本科教育、停辦本科教育、院校分離3種意向性改革思路。

  后期,又根據(jù)大家意見,進一步總結整理出5套意向性改革方案,分別是:與在京某大學進行歸并、與在京某科研機構聯(lián)合組建新的大學、在學校現(xiàn)有基礎上精簡本科教育、中央團校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分離辦學、直接停止本科辦學所有人員留在中央團校。

  2016年下半年,經(jīng)過長期深入研究和溝通,綜合各方因素,學校黨委決定采取“與在京某科研機構聯(lián)合組建新的大學”的整體改革思路,方案上報團中央書記處。

  2017年1月10日,學校召開第五屆教代會專題會議,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之下凝聚的寶貴共識,終于讓改革走出了非議與誤解的包圍,“與在京某科研機構聯(lián)合組建新的大學”的改革意向在大會上全票通過。1月11日,學校召開第十屆黨委第六次全體會議,全體黨委委員也一致表決同意。

  初步意向統(tǒng)一了,誰去誰留?根據(jù)改革方案,只保留少部分院系在中央團校。很多原本發(fā)展很好的院系專業(yè),因為與團干部教育培訓關聯(lián)度不高,只好忍痛割愛不得不放他們走。但實際上,面對眾多未知的情況,很多老師心里沒底,不愿意走,也有很多人對去與留糾結觀望。

  學校在第一時間給出風向標:機構隨著職能走,人員隨著機構走。盡管很多老師非常優(yōu)秀,學校想留下來,有些院系主任、黨總支書記、院長不愿意走,學校也都嚴格按規(guī)則執(zhí)行。

  執(zhí)行過程中有處長找到校領導表示想要留下來,得到的答復是“從個人感情我完全理解,但是從工作要求我只能把你免掉”。面對這一硬性規(guī)定,不少老師在不舍中離開中央團校奔赴新的崗位……

  根據(jù)確定的改革方向,當時在校的全部本科生和16個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成建制劃轉至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為確保這些學生學業(yè)不受影響,學校在慎重研究后給出實事求是的政策——全部在原地完成學業(yè),平穩(wěn)過渡。在改革過渡期內,學校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全力以赴、不計成本地做好了劃轉學生的服務保障和教育培養(yǎng)工作。

  學校怎么辦、教職工怎么辦、學生怎么辦,這些問題一個一個有著落了,中央團校繼續(xù)改革的前提具備了。

  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團校改革方案》。

  2018年3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中央團校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窂呐嘤杻热荨熧Y隊伍、教學組織管理和辦學體制機制等4個方面提出了中央團校改革的主要內容,要求到2020年年底基本實現(xiàn)改革目標。中央團校改革,落下了定盤的星。

  團校姓黨的根本原則明確了,政治學校的根本定位清晰了,政治培訓的主要任務確立了,蹄疾步穩(wěn)的改革迅速拉開大幕,學校開始從主要精力辦普通高等教育向集中精力抓團干部教育轉型。經(jīng)過一年時間的“試運行”,團?;揪邆淞顺B(tài)化、正規(guī)化開展團干部教育培訓的能力,逐步形成以培訓班、進修班、專題研討班為主的正規(guī)培訓體系。

  2018年9月3日,中央團校2018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在團中央機關禮堂舉行,這是中央團校改革后的第一次開學典禮,標志著中央團校正式踏上建設黨在青年工作領域特色鮮明的政治學校的新征程。

再造

——蛻掉幾層皮終于脫胎換骨

  “改革之初的陣痛給大家?guī)砹藳_擊。很多人都比較迷茫?!瘪R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長軍表示“轉型并不容易”。大部分老師之前沒有從事團干部教育培訓的經(jīng)驗,本科教育剝離以后,學校留下的老師中能夠就地轉換為給團干部培訓講課的不到10個人。

  “從未這么強烈地感受到本領恐慌?!鼻嗌倌晁枷胝谓逃萄胁扛敝魅螚钋烧f,自己從學生到老師,一路成長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實踐經(jīng)驗少,要直接給團干部上課,“確實心里沒底”。

  “老師們既然留下來了,必須置之死地而后生?!毙|h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陸玉林說,如何讓老師能夠真正走上團干部培訓課堂的講臺,成為改革1.0階段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為適應學校改革發(fā)展需要,大力推進教師隊伍業(yè)務轉型和能力提升,團校黨委決定,以抓學習、轉觀念、提能力、強素質為重點,建立健全教師知識能力更新機制,開展常態(tài)化、系統(tǒng)化、分層次的崗位培訓。

  2017年9月下旬,全校教職工以學員的身份回歸課堂,以學習的態(tài)度接受為期五天的集中培訓。在學習討論中,“轉變”是大家提到最多的詞。

  “黨的十九大閉幕后,學校成立了包括十九大精神宣講在內的11個課程組,跨部門、跨學科專業(yè),開放式招募老師?!标懹窳纸榻B說,學校黨委明確把課程開設作為改革的牛鼻子,謀劃打造“核心+重點+支撐”三級課程資源庫。第一批課程組競選,有135名符合條件的教職工報名,學校從中選了80多人編入11個課程組,校領導帶頭擔任課程組長,牽頭制定并實行集體備課制度、教案講義審查制度、試講制度、教學評估制度、學習考核制度、學員管理制度,制定實施黨性教育基地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計劃。

  這些課程組到2017年12月,高效率拿出了97門課程建設計劃,但真正能夠用到團干部培訓中的不到10門。大家還是沒有從學歷教育的觀念中轉過來。

  從“教學生”到“教干部”,授課對象的改變,直接對教師的觀念轉變、業(yè)務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個別在學歷教育中游刃有余的老師一時間難以適應團干部培訓工作要求。有位老師三次申請開課試講都沒通過,主要還是思維和風格沒有轉過來。

  “學校改革對很多人是第二次就業(yè),對老師是天翻地覆的變化?!钡谝慌呱现v臺的科研與智庫工作部副主任萬資姿,雖然此前多次給團干部上過課,但依然覺得壓力不小。

  萬資姿表示,除了真正把理論吃透,最大的困難就是話語體系的轉換。她坦言,這個過程很痛苦、很煎熬但也很有價值。一開始,講課的人少,自己剛生完孩子還在哺乳期,有時候白天從外地出差上完課回到家已夜里兩點多,還要準備第二天的課程。回憶起當初的艱辛,萬資姿表示這段經(jīng)歷很難忘也很有意義,“團干部對工作的熱情、急于想要解決某個工作困境的渴望,推動著我繼續(xù)更好地做好為黨育人這件事”。

  在她看來,原來是影響一個個青年,現(xiàn)在是通過影響一個個團干部去影響更多青年,價值作用發(fā)揮更大。

  學中干、干中學,迎難而上、從頭學起,成為越來越多老師的共識。改革初期,很多課程都是外請專家教授來救急,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根本出路是培養(yǎng)自己的師資。繼2017年9月教職工全員培訓、2017年11月專任教師和課程組成員專題培訓之后,2018年3月26日至4月3日,團校舉辦了第三期教職工培訓班,邀請中央黨校知名專家“走進來”傳經(jīng)送寶,組織全體教師跟班學習,深入開展“如何做合格團校教師”的討論。到2018年9月,已有近30位骨干教師站穩(wěn)團干部教育培訓講臺,授課效果獲得學員一致好評。

  與此同時,團校以課程組為單位,實行組長負責制,設計從課程組、教研部到學校教學工作委員會的三級試講制度,經(jīng)過反復打磨、層層把關后方能走上講臺。

  一批用心鉆研、積極適應轉型的老師很快走上講臺并站穩(wěn)了講臺。

  改革前,社會工作學院的本科專業(yè)是學校的“王牌”,如何讓大家在改革中重拾信心?黨的群眾工作教研部主任侯欣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有經(jīng)驗的教師親身示范。

  資深教師陳樹強先行先試,領頭雁效果顯著。

  “大家試圖把團干部培訓課程和本專業(yè)聯(lián)系起來,路子對頭,但是一開始顯得比較生硬。”陳樹強堅持揚長避短,比如他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建設的重要論述”,會把總書記的講話、著作按照一定線索梳理出來,作為主線,再與社會學的相關理論有機結合起來,融入共青團工作要求和實踐內容。

  教務部副主任于昆是改革后第一批走上講臺的老師之一。此前,她不僅帶本科和研究生課程,還是北京市委講師團成員,對給領導干部講課并不陌生。

  “給團干部上課更難。”于昆表示,研究生課程更突出學術性,團干部培訓重點不是學抽象的理論,而是怎么把政策理論用學術框架講清楚,這就要求教師有更深厚的學術積淀?!拔覀兂酥v理論之外,還要與團干部的實踐結合。解決他們的困惑,要有邏輯分析,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最初,劉長軍所在的馬克思主義學院能夠給團干部上課的只有3名老師,“等不及年輕人慢慢悠悠成長,我們采取連推帶拉的方式,學院內多次組織試講,實質性地幫助年輕老師提高講稿質量?!彼l(fā)現(xiàn),剛來學校的年輕老師在這種全面改革氛圍下主動適應轉型的積極性更高,也能夠適時抓住學校提供的機會。

  一位老師早先因外出兼職講課,放棄了團干部培訓課程的開課試講,讓他遺憾的是,從此以后開課申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自己到現(xiàn)在也和培訓講臺無緣,“現(xiàn)在想起來都后悔”。

  改革在深入,“矛盾”也在不斷顯現(xiàn)和轉化。一段時間后,盡管在教學評分中,不少老師都拿到了高分,和外請老師評分持平。但很多學員反映,老師理論水平雖高卻“不解渴”,缺乏共青團工作、青年工作的生動實踐經(jīng)驗。

  早期,中央團校老師上課時曾出現(xiàn)知識倒掛現(xiàn)象。“什么是智慧團建?”這樣的問題,老師要倒過來向學員請教。也有一些機關干部來講座,成了工作部署會,團干部知道工作怎么干了,但是并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干,背后的深層邏輯沒有講清楚。

  針對課程“不解渴”的問題,大家一起找原因,發(fā)現(xiàn)教學的對象變了,但是一些老師的思維沒變。團中央辦公廳(改革辦)督查處處長趙赟舉了個例子,以前教學生大家的起跑線基本一致,但團干部理解水平不一致,實際情況也不同。比如講共青團深化改革,可能中央團校老師的理解沒有相關團干部深;講基層團組織覆蓋,可能團縣委書記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顯然,“讓老師能夠上講臺”還遠遠不行,如何解決教學和科研、理論和實踐、教師和學員“兩張皮”的問題?

  改革邁向2.0階段。

  2019年上半年,如何提高團干部教育培訓質量成為更加緊迫的課題?!拔覀冮_始了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建設政治教育、理論教育、能力教育相結合的三元課程結構,推動教師轉變講授方式,改變單一的創(chuàng)新變革組織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标懹窳终f。

  改革前進路上的及時雨不止一場。2020年8月31日,共青團干部教育培訓和理論研究工作座談會在中央團校召開。團中央書記處全體同志出席會議,就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作了系統(tǒng)闡述,對全面深化團干部教育培訓的組織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全面規(guī)劃應用理論研究融入團干部教育培訓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次會議,是中央團校改革過渡期結束,改革發(fā)展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具有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

  12月29日,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標志著中央團校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開始進入以建設為主題、以高質量發(fā)展為主線的新階段。

  也正是這一年,團中央專門組建課程教研組,由團中央機關干部和中央團校老師共同參與,學校老師有學科背景、理論水平,機關干部兼具大局判斷和對共青團工作的路徑考量,讓課程對共青團工作實踐更具指導意義。

  一開始,大家對這樣前所未有的組合并不理解,但成效表明這樣的做法很好?!皺C關干部經(jīng)常到學校來開集體備課會,討論課程怎么設置、理論框架怎么搭建,還在組內開展試講,不合格就會被‘斃’掉?!苯虅詹恐魅雾f平偉說。

  趙赟與團中央機關干部和中央團校老師共6人組成“共青團改革的深化與實踐”課程教研組。“此前中央團校的老師已經(jīng)講過一段時間這門課,但針對性不強。”趙赟帶著大家一起反復聽課,“感覺就是沒有講透共青團改革的本質目標?!?/p>

  怎么辦?趙赟的辦法是“答案”從學員中來?!拔覀円痰膱F干部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jīng)有了想法和思考,要先去調研他們的想法和思考,再去設計課程內容和結構。”他連續(xù)組織了3次座談會,找當時在訓的學員聊,“我要開這門課,你想聽什么,想解決什么問題?”他記得,其中一次座談大家從晚上6點聊到了夜里1點。

  “交叉組成課程教研組確實有效?!壁w赟感覺,這樣既避免了中央團校老師閉門造車,也解決了團中央機關干部講課偏實務的問題,雙方在備課過程中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碰撞?!氨热缥以瓉碛X得自己講的都對,但是很散,中央團校老師可以找到更準確的理論范式,一一對應起來”。

  吳魯平1984年就來到了中央團校,作為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他加入團中央課程教研組中,經(jīng)常與年輕老師一起,跟著團中央權益部的干部去基層調研。

  “我們以思想建設為基礎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克服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問題,特別注重用政治學習促進業(yè)務,采取領學、導學、集體研討的方式?!眳囚斊接袀€認識,“越早轉型越主動”。剛轉型時,上課前一晚他會備課到一兩點,即便后來熟悉了也還會到快12點,“每次講同一門課,但我會像講新課一樣對待,要把動態(tài)的內容加進去,把新的理論學習體會加進去”。

  在中央團校培訓的學員一般會提前拿到一份老師的講義。以吳魯平的課程為例,給學員的有40多頁PPT,但他自己得準備200多頁,再從中精選。

  黨的青年運動史教研部主任王冬梅以前的研究領域是社會學,為了講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概論”這門課,除了研讀大量黨、團歷史文獻,加強理論學習,她還與部門教職工、課程組成員一起到梁家河等地調研,通過暑期蹲點調研深入了解共青團基層工作,掌握典型案例與鮮活素材。她的這些付出,得到了培訓班學員滿分評分的認可。

  給團干部講課離不開實踐。新的課程教研模式實現(xiàn)了團中央機關干部和學校老師的優(yōu)勢互補。韋平偉注意到,前兩批課程教研組評估結果顯示,學員對教師和課程有了新的全方位認同。“大家反饋中央團?,F(xiàn)在的課離團干部的本職工作更近了,更能解決團干部關心、關切的問題了?!痹诮虒W座談中,教師表示,“與機關干部融合的教研模式,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新的自我,突破了對原有講題的倦怠感,每一次集體備課都能產(chǎn)生很多思想上的碰撞,最終形成一種既體現(xiàn)了自己想法又不同于自己原有想法的思路,進一步激發(fā)了繼續(xù)投入教學的熱情”。

  不僅老師,團中央領導到團校宣講黨的理論,也都是針對青年關注的問題而去?!靶v體現(xiàn)了非常強的受眾思維,針對受眾所困惑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秉h的青年運動史教研部教師董大偉認為,這種授課方法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教師劉涵慧說,宣講充分運用了案例、類比等青年喜聞樂見的論證方式,給自己很大的啟發(fā)。

  這樣的課聽著很過癮,但是作為站在講臺上的老師,想要做到卻并非一日之功。青年教師蔣國棟信心滿滿申報主體班課程,但第一次試講就以失敗告終。“潑了冷水,也讓自己的認識更清晰了?!敝醒朦h校博士畢業(yè)的他此前就有給領導干部講課的經(jīng)驗,以及對團干部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他希望自己能盡快站上講臺。但在實踐中他發(fā)現(xiàn)還是把這門課想簡單了?!罢n程設計要更適合團干部特點,但當時對他們了解不夠,擺了一堆理論”。

  為了切實推進“教學相長”,中央團校規(guī)定每個學員入校要帶來一個理論問題、一個實際工作中的困惑或者問題。入校后,學校組織老師與學員座談,專門交流“兩帶來”。蔣國棟坦言,自己第一次參加時甚至有些退縮,“感覺沒有底氣”。與此同時,這也讓他和團干部們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加上帶班過程中與大家的交流,去年蔣國棟成功通過考核走上了團干部培訓講臺。

  在改革的2.0階段,中央團校圍繞教學為中心、科研是基礎、咨政入決策、成果進課堂,推進教學與科研、理論與實踐、教師與學員相結合,構建起涵蓋政治教育、理論教育、能力教育3個課程模塊、19個課程單元的團干部教育培訓課程體系。始終堅持把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擺在首要位置,形成13個系列教學專題;針對黨的青年工作實際,開設12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系列課程和8門“跟習近平總書記學堅定理想信念”“跟習近平總書記學擔當精神”等“跟習近平總書記學”系列課程。如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心、具有鮮明團校特色的教學內容體系已經(jīng)基本成形。

  在2021年度團的領導機關干部進修班(第9期)2班的“雙向交流”課堂上,首次探索引入“結構化研討”。58名學員圍繞“共青團改革深化與實踐”主題,按照問題同類、地域多元、崗位層級交叉等原則分為5組分別進行。王冬梅與教研部的8位教師和9名研究生全程參與。

  “非公企業(yè)團組織怎么建、怎么活”“如何避免共青團工作邊緣化”“農(nóng)村青年外出務工,村里青年少,團組織作用如何發(fā)揮”……通過“團體列名法”,每名學員找出自己實際工作中遇到的2-3個重點難點問題。小組將這些問題排重匯總、賦值打分,最終確定研討題目。

  王冬梅介紹,為確保本次結構化研討的規(guī)范化和流程化,教研部全體教師前期就結構化研討式教學法進行了專題深入研討,并通過“模擬課堂”的形式對課程進行全流程打磨,形成“結構化研討教師指引”。當天課程結束后,教研部立即召開總結會進行“復盤”,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深入分析交流。

  “今天的課程收獲很大”“大家在一起碰撞思想,學到了更多經(jīng)驗做法”“對解決實際問題有指導意義,工作整改有了方向”……學員們紛紛表示,不僅學會了一種高效研討方法,也在老師帶領過程中體會到了什么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聽到了很多新聲音、打開了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了工作方法。參與的教師認為,這樣的研討效率比較高,學員參與度強,能出成果、成果能落地,“確實收獲很大”。

  實際上這樣的探索不止一次,此前,王冬梅所在的教研部已先后開發(fā)出頭腦風暴式教學、互動答疑式教學、現(xiàn)場教學等教學方式。

  經(jīng)過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到2021年年底,依任職時間調訓、依履職經(jīng)歷編班、依學員特點組織必修選課程小班教學的要求全面落實,校內小班教學比例達到72.29%。結構化研討、“兩帶來”問題交流與回應、論壇教學、案例教學等互動式教學法深入發(fā)展,占總課時的35.73%,課堂的互動性和吸引力大幅提高。以學員為主體、多學科視角研討青年工作和共青團工作的青年論壇開展得有聲有色。

  “我們不是簡單的培訓,更強調團干部的教育?!蹦甙钗谋硎?,簡單的培訓更多著眼技能,而教育則涵蓋思想、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yǎng)的提升,讓來到中央團校的團干部不僅理論上明白了,政治上也更加清醒堅定了。

融合

——教學科研咨政同頻共振

  2021年10月,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課題組在《光明日報》刊發(fā)《面對婚姻,年輕人在憂慮什么——青年婚戀意愿調查》,相關話題沖上網(wǎng)絡熱搜。

  這篇成果的出爐,就是中央團校改革過程中團隊攻關、群策群力的有力體現(xiàn)。

  黨的群眾工作教研部教師琚曉燕的專業(yè)是心理學,此前也對青年婚戀有所研究,學??蒲信c智庫工作部主動打電話找她,希望寫一篇有關婚戀的咨政報告。從未嘗試過的琚曉燕還有些擔心,怕做不好。好在職能部門給她吃了定心丸:“我們有整個團隊為你服務?!彼X得學校這方面給了像她一樣不是特別能“沖”的老師很大幫助。

  琚曉燕找到同一辦公室的姜振華、李燕平組成“咨政報告攻堅隊”?!耙谝粋€月之內拿出成果,大家都是以第一作者的心態(tài)去工作,從標題、框架,整個過程都是團隊合作的成果。”前期調研時,輪訓部幫忙聯(lián)系各地團干部參與調研問卷,短時間就收集到6000份問卷。咨政報告寫作過程中,學校也提供了一些前期優(yōu)秀成果的案例,結果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

  “這就是團隊的力量,寫的時候大家分工完成,再一起討論批判,過程中及時把跑偏的地方改過來。”琚曉燕說,這支找到路子的小分隊后來還完成了關于青年生育和青年內卷現(xiàn)象背后社會心態(tài)的探討等咨政報告。

  倪邦文說,中央團校目前正在進行的改革階段可以稱之為3.0版——除了持續(xù)推進“三個結合”、提高培訓質量,更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促進干部教育培訓、研究生教育、青年工作高端智庫、國(境)外青年政治骨干培訓交流等四個職能融合互促、相得益彰,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團干部教育培訓的目的是為了做好青年工作,首先要讓團干部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事業(yè)觀、權力觀、政績觀,讓他們懂得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性,懂得自己所肩負的職責使命,再轉換為從事青年工作的實際能力和辦法?!蹦甙钗谋硎?,團校重點聚焦在黨的理論青年化闡釋上,讓團干部學會面向青年去宣講黨的理論,而不是簡單地讀文件。

  “四個職能相互之間怎么融合?”倪邦文說,中央團校的目標是成為國內團干部培訓的最高機構、進行黨的理論青年化闡釋的最高學術殿堂、青年問題最頂級的研究機構,首先要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政治強、學術精、作風好的教師隊伍。其次,要開放辦團校,師資力量除了自己的專任教師,還要請中央黨校教師、黨政干部走上中央團校的講臺。

  改革以來,中央團校加大教學資源聚合、共建、共享,與各地干部學院建立聯(lián)系,遴選設立教育培訓基地,組織學員去這些基地實踐學習。依托地方團校,在共青團改革、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較高、綜合實力較強的地方,建立中央團校教學研究基地。浙江義烏既有紅色資源,也有對外開放的資源,還是共青團基層組織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區(qū)之一,團校在這里建立了中央團校第一家教學研究基地,以此打通校園和社會之間的壁壘,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一開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教師何玲擔心,搞干部培訓后,融不進之前的學術圈子了。但很快她就找到此前研究領域與共青團工作的結合點,把研究重點聚焦在了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領域。

  部分老師專注做學術,對政治關注得少,學校就組織培訓,告訴大家怎么用學術講政治。對團干部工作不了解,學校就組織校領導帶隊調研,了解共青團工作怎么干。對智庫建設不了解,學校就在課程組內搭建老中青傳幫帶機制,有時候為了一篇咨政報告反復打磨、指導修改四五個小時。

  “學校領導不僅是行政領導,也是學科帶頭人?!苯衲?,陸玉林就帶領何玲及其團隊申請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按蠹倚纬珊狭Γ粋€人不行就一個團隊上?!?/p>

  楊巧主動加入了兩個課程組,大家集體研討,試講中每個老師都會真誠地拋出自己的建議。等到真正走上講臺時,她發(fā)現(xiàn),“團干部們都特別友好,沒有想象中的刁難,大家能夠形成積極的互動?!?/p>

  “信心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樹立的?!焙髞?,學校給出“菜單”,供老師在特定題目中選擇適合的“競聘上崗”。楊巧此前講的課程方向也在列,為了拿下這門課,她找博士導師請教,在家“閉關”半個月專門尋找新的突破點。后來,她所講的課程成為學?!坝脤W術講政治”的示范課。

  學校的改革持續(xù)推進,老師們也在一次次階段性歸零中不斷重新出發(fā)。

  “理想信念能當飯吃嗎?”青年的回答有可能是“我不需要理想信念”。這是團干部在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中常常會遇到的難題,如何破解?

  楊巧此前講過“堅定理想信念 筑牢政治靈魂”“跟習近平總書記學堅定理想信念”兩門課程,團中央課程教研組成立后,面臨新的挑戰(zhàn),她有期待,也有迷茫。

  “團中央機關兩位同志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長軍、我,四個人在一個課程教研組?!睏钋砂l(fā)現(xiàn),這樣的組合中,中央團校老師從學術角度分析,團中央干部從推進破解理想信念教育中青年的現(xiàn)實困惑出發(fā),構建課程框架,問題導向更加清晰突出了。

  再去給團干部講課的時候,楊巧會先拋出一個問題,可能恰好就是團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跋胱屨n程受歡迎,既要做到用學術講政治,把問題講深,又要讓學員有突出的獲得感。”

  一次課后,有學員將自己的筆記發(fā)給楊巧,記錄的重點正是她講的學理部分的內容,“學員的收獲感滿滿”。

  也有遇挫的時候,“前幾年沒有做好深入地了解,追著熱點報了很多課題,申不上自己也很受打擊?!备淖儣钋傻氖菍W校安排老師指導學員在培訓期間完成一篇論文。

  作為指導老師,楊巧因此有了更多和團干部深入交流的機會,老師們也會從論文選題到思維方式、學術范式等方面盡可能事無巨細地指導。

  這也讓楊巧逐漸領悟共青團工作中的大學問。第一年她以“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史研究”為題嘗試申請國家項目但失敗了,有了一年的積累和深入了解,楊巧依然覺得這個題很有價值,第二年完善充實之后,成功以該題目申請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學校幫助我們用最短的時間走上團干部教育培訓的講臺?!焙o2021年7月博士畢業(yè)后來到馬克思主義學院,第一時間就加入到課程教研組。與此同時,她與其他新進的老師一起,到輪訓部工作一年,成為帶班班主任,跟班學習,對團校主責主業(yè)、團干部教育培訓全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2021年10月,按照團中央書記處要求,學校組建黨的青年運動史教研部(中共黨史與青運史系)。目前,教研部下設中共黨史與黨建、青運史團史、共青團工作理論與實踐三個教研室。

  王冬梅認為,這一轉型很有必要?!巴ㄟ^研究歷史總結青年工作的經(jīng)驗和規(guī)律,為現(xiàn)實服務,就是總書記講的‘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面向未來,還要結合青少年成長規(guī)律和時代特點,探索新時代青年工作規(guī)律和要求,為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提供學理支撐。”

  學校建設的集黨的青年工作史、青年運動史、團史有關文物文獻的收集、整理、保護、研究、展示于一體的中國青年運動歷史展覽,成為中央團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平臺,是面向青少年弘揚革命精神的紅色陣地和團干部教育培訓現(xiàn)場教學的重要設施。

  胡靜被推薦成為首批“研究型講解員”。胡靜拿著1萬多字的講稿反復學習,學校操場、尚未竣工的展館都留下了她“啃”那些歷史人物故事的身影。這樣的鍛煉機會讓胡靜有了獲得感。

  作為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教師,蔣國棟感受到,學校各教研部門間的協(xié)同聯(lián)動工作機制,多學科、多視角、多維度參與到展覽的研究與教學中,為展覽增加了歷史厚度、提升了政治高度、拓展了理論深度、增添了情感溫度。

  “研究型展覽”是中國青年運動歷史展覽的定位與屬性。蔣國棟表示,學校鼓勵教師和科研人員結合自身興趣參與中國青年運動歷史展覽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展覽為平臺和載體,圍繞青運史主題,挖掘課題研究,加強課程研發(fā)。他期待,未來能夠更多舉辦研討會、座談會、沙龍、論壇等科研交流活動,合力加強中國青年運動歷史展覽建設。

再出發(fā)

——成效凸顯改革無盡頭

  2022年8月下旬,經(jīng)團中央書記處批準,全國省級團校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在中央團校舉辦。在這次專題研討班上,中央團校的改革成效廣受關注,所彰顯的聚焦主責抓改革的鮮明導向、固本強基塑職能的努力方向,讓省級團校對推進自身改革充滿期待也倍增信心。

  穩(wěn)妥有序地劃撥本科教育和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體制轉型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重構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學員管理,年均培訓能力提升到10萬人天以上。建立團干部上講臺機制、校外兼職教師授課機制,團中央書記處同志上講臺47人次,校外兼職教師授課740人次。

  團干部教育培訓突出政治培訓,實現(xiàn)了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根本轉變,政治鮮明、富有特色的培訓體系有效建立,按照黨的意志鍛造青年干部的核心競爭力穩(wěn)步發(fā)展。改革以來,中央團校累計舉辦1個月以上的主體班135期,年培訓量相當于之前的二三十倍;縣級以上團委班子成員調訓率由之前的60%提升至95%以上。

  堅持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好的標準,堅持內外結合、引育并舉,持續(xù)抓好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政治覺悟、理論水平和教學科研、咨政建言能力大幅提升。近年來,中央團校新入職專任教師30名,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其中高級職稱9名。截至目前,中央團校專任教師達到113人,在教職工中的比例由改革前的32.2%提升至48.1%,通過嚴格選拔機制具備上講臺資格的教師,由改革前的不足10人增加到83人。如今,“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每年面向教職工開展不同主題、形式的培訓成為慣例。給主體班次授課的教師中,校內教師占比已由改革前的15%提升至74%。

  科研智庫建設發(fā)展定位準確,主攻方向明確,科研質量、咨政成果穩(wěn)步提高,教學科研融合發(fā)展,實現(xiàn)了新的突破,在報送的近70篇咨政報告中,一批成果脫穎而出。

  研究生教育和學科建設堅持走“精、特、強”內涵式發(fā)展道路,以青年學、黨的青年運動史、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為重點的群團工作學科建設穩(wěn)步推進,符合國家標準、彰顯黨團特色的高層次青年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逐步建立,團干部教育培訓的學科支撐作用得到有效發(fā)揮。

  服務黨和國家外交戰(zhàn)略,適應新時代青年外事工作新形勢新要求,推進國(境)外青年政治骨干培訓交流培訓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

  辦學體制機制發(fā)生了實質變革,聚焦主責主業(yè)的鮮明導向牢固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激勵約束機制逐步建立,體現(xiàn)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要求的規(guī)章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開放辦團校取得顯著成效。

  校園基礎設施整體改造和學術報告綜合樓建設項目順利竣工,校容校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大為改善,文化品位顯著提升。配套保障提檔升級,硬件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能夠有效滿足辦學需求。

  堅持政治建校、從嚴治校,團校姓黨根本原則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扎實有效開展,走在團中央直屬機關全面從嚴治黨“第一方陣”?!皩W、研、講、寫”理論學習宣傳格局基本形成;黨支部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質量穩(wěn)中有進,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更加彰顯;樹牢標桿意識,激發(fā)基層活力,基于政治學校屬性、教學科研業(yè)務實際、管理服務崗位特點的黨建與業(yè)務深度融合機制初具形態(tài)。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建設“黨在青年工作領域特色鮮明的政治學校”意識深入人心,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感和光榮感更加強烈,旗幟鮮明講大政治、理直氣壯大講政治的思想和行動更加自覺,全校教職工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為之一新,2020年中央團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2021年,上海市團校青年干部教育培訓部副部長蔡爽在中央團校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不但把中央團校培訓管理的經(jīng)驗、教學管理的精華、理論培訓的機理、務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學到手,還切實賦能上海市團校系統(tǒng)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中央團校的改革歷程引領我們省級團校深入理解群團改革的精神實質,把準政策要點、擴清認識、理清思路、堅定方向、振奮精神,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yè),為上海市團校建設成為黨在青年工作領域特色鮮明的政治學校提供了范本。”蔡爽說。

  山東省團校黨委書記兼常務副校長卯金濤認為,中央團校改革以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聚焦團干部教育培訓主責主業(yè),在教學管理、課程建設、理論研究等方面,銳意進取,大膽創(chuàng)新,有效提高了廣大學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開展青年群眾工作能力,為全國各級團校作出了榜樣,有力促進了全國各級團校的改革發(fā)展。

  走進中央團校大門,映入眼簾的校訓石上鐫刻的“實事求是、朝氣蓬勃”八個大字蒼勁有力、熠熠生輝,這也是中央團校校風教風學風的生動體現(xiàn)。

  “于昆老師的課真是又‘怕’又期待?!闭谥醒雸F校參加培訓的學員、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qū)委書記杜騰飛說,怕的是她會當堂提問,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期待的是,于老師的課堂生動有趣,只上一次太少了。

  黨的群眾工作教研部教師韓輝欣喜地看到,學校在改革轉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成果。比如,圍繞團干部教育培訓,很多相關教學成果都以教材的形式實現(xiàn)了轉化。

  2021年7月,學校開展“云培訓”,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韓輝分別負責組織、帶領兩個教師團隊完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主持并參與“學員論壇:跟習近平總書記學”和“雙向交流:疫情期間青少年心理疏導”4次線上課程,獲得了團中央、學校、團干部的一致好評。

  改革過程中,給團干部講好課和給研究生講好課相輔相成。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為例,這門課在團干部培訓課堂以“概論”形式呈現(xiàn),2021年被認定為中組部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好課程。在研究生教育教學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入選教育部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包括王冬梅在內的8名授課教師入選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

  “研究生教育為青年工作提供了學科支撐,干部教育培訓反過來又為研究生教育、為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更廣闊的大思政教育平臺,對于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蓖醵氛f。

  從嚴治校,不僅體現(xiàn)在對教師和課程的嚴格要求,對學員也是嚴管厚愛。

  “學員在校期間黨性教育貫穿全過程。”輪訓部主任孫少森介紹,入學第一天,學校就向學員交了底,在訓期間的學習情況、考核成績、參加黨性分析等情況,學校都會反饋給學員所在上級團組織組織部,考試不及格不予畢業(yè),各省調訓的學員在校表現(xiàn)情況及考試成績,納入團中央對團省委的年度考核。學員入學后,輪訓部會組織學員組建臨時黨支部,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每次現(xiàn)場教學回來后,學員會主動分享學習體會。

  紀律警示教育也是入學教育的“必修課”,向大家講述以前的違紀案例,打消學員懈怠僥幸心理。改革以來,因學員違紀予以紀律處分42人,其中責令退學2人,因考試不合格不予頒發(fā)結業(yè)證書21人。

  隨著改革的深入,對學員的考試考核也更加嚴格規(guī)范。“學前考”與“結業(yè)考”相結合的系統(tǒng)化考核體系基本建立。2021年,4名學員因未通過“學前考”測試被取消入學資格?!敖Y業(yè)考”也不單是閉卷考。根據(jù)班次特點,內容差異化、分值比例化的“閉卷考試+”模式應運而生。比如,團省委班子成員進修班按照“閉卷考試+主題演講+文章”方式考核,各類團干部進修班按照“閉卷考試+微視頻+文章”方式考核。

  孫少森發(fā)現(xiàn),很多學員“開始不想來,來了不想走”。團干部擔心培訓時間太長了工作放不下,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習和交流,分別時又很不舍。

  2022年夏天,重慶市忠縣團縣委書記李超第二次以學員身份走進中央團校?!皥F校姓黨,政治辦學的氛圍更濃厚了?!彪m然受疫情影響這次培訓學校采取全封閉教學,但李超發(fā)現(xiàn),學校在主體班之間開展了知識競賽、學員論壇、趣味運動會等活動,豐富了學員周末生活,減輕了因為封閉帶來的焦慮感。

  “我們班選修課青少年心理疏導特別火爆?!?022年度團的領導機關干部進修班(第13期)學員、團湖北省宜都市委書記陳美惠說,“關注青少年心理問題非常重要,建議這門課放在必修課,大家應該都很感興趣?!?/p>

  在2022年度團的領導機關干部進修班(第14期),團江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鄒冰輝感受到了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一開始小組匯報還想“合格”即可,但第一組講完后大家都開啟“內卷”模式,個個都很優(yōu)秀。

  培訓時間過去三分之一,2022年度基層組織團干部進修班(第8期)學員、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機關團委副書記王瑩的筆芯已經(jīng)用到第三支,“上課不能只是看著不動筆,但是也不用面面俱到,有自己思路和取舍的記筆記比較可取,鍛煉的是‘撈干貨’的能力”。

  “中央團校對課程質量的把關方式,給了廣東省團校很好的借鑒?!睆V東省團校黨委書記譚杰說,廣東省團校黨委主要負責人也會不定時深入校內培訓班課堂聽課,監(jiān)督課堂效果和授課質量并適時給出意見建議。

  中央團校改革中“團校教師與機關干部共建教研組開展集體備課,共同開發(fā)課程做研究”的經(jīng)驗很快被廣東省團校借鑒。譚杰說,從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廣東省團校結合業(yè)務屬性和戰(zhàn)線特點,將首批10名專業(yè)教師深度嵌入團廣東省委相關部門的項目中,專門從事調研、科研、課程開發(fā)等相關工作,接下來將以“書記班子+團省委部門+團校業(yè)務部門”的方式組建課程組,鼓勵通過試講的課程組成員人人上講臺。

  從中央蘇區(qū)、延安、西柏坡一路走來,中央團校紅色血脈賡續(xù),光榮使命相傳。沐浴在黨的陽光下,奮進在新時代的春風里,中央團校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改革未有窮期,創(chuàng)業(yè)正當其時。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親自謀劃部署、親自指導推動下,中央團校牢記囑托,忠誠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全面回歸和聚焦主責主業(yè),沿著建設黨在青年工作領域特色鮮明的政治學校道路勇毅前行,正在推動改革向縱深推進,更好地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職責,為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聯(lián)系我們

百度地圖API自定義地圖

公司郵箱:ordosth@163.com

公司電話:0477-8583026

公司傳真:0477-8583026

郵       編:017010

公司地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qū)通惠街5號通惠集團